著名学者、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育中举行作品集《南天走笔》出版暨百岁庆生活动。百岁老人说起“养生秘诀”,称在生理层面上“首要管理好肠胃”,另外就是“平板床、低枕头、有氧体操”。
1911年出生的李育中教授,按照旧历算,今年刚好100岁。庆生宴上,李育中教授头戴南瓜帽、身穿格子衬衫,显得颇为“时尚”,在致辞讲话时他思维清晰、精神矍铄,接受采访则坚持站立十多分钟,无需助手搀扶。
说起自己的“养生秘诀”,李教授称,他在70多岁时曾总结过三句话:第一,按自然规律办事;第二,有所用心,就是要多思考,头脑活动等于体操运动;第三,做好情绪体操,就是不要乱发脾气,心怀要宽广,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这几年我又有了新秘诀,就是在生理层面首先要管理好生理肠胃。”李教授说,肠胃是“引擎”和“马达”,要把这个器官功能发挥到第一,搞好新陈代谢,每天要保证废物能定时畅通、肠无积粪,另外要少吃多餐,少动多静,在生活习惯上,他称自己的秘诀是“平板床、低枕头、有氧体操”。
庆生宴有省市领导、文化名人、港澳老友等近百人捧场,这让李老非常开心,“这是我一生人中最大场面啊!”李老在致辞中连道两三次“多谢大家”。他还告诉记者,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是自己养生秘诀之一,他的人生观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人物档案
李育中教授,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通晓英、法、俄、日、葡等多国语言,从青年时代起,就活跃于香港、广东以及西南各省的文学界和新闻界。解放后,李育中教授来到华南师范大学任教。2007年入选为当代岭南文化名人。李育中的报告文学集《缅甸远征记》是目前珍贵的抗战历史文献集,他曾在夏衍主编的广州时期的《救亡日报》担任社评委员,他是中国第一个翻译海明威小说《诀别武器》、“文革”后第一个翻译卡夫卡的翻译家之一。虽然已近百岁,他童心未泯,深受学生喜爱,华师女生票选“偶像”老师时,他位列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