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恐龙同时代的“中国小鲵”惊现麻阳西晃山
(麻阳西晃山发现的中国小鲵。图/滕久文)
(麻阳西晃山发现的中国小鲵。)
(麻阳西晃山发现的中国小鲵。)
红网怀化8月9日讯(潇湘晨报通讯员 张杰)日前,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一摄影爱好者在该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西晃山山涧中,拍摄并捕捉到了4只极为珍稀、像娃娃鱼样的小动物,历经两个多月的多方确定,这种在当地不起眼的小动物竟是与恐龙同时代、像熊猫一样稀罕的中国小鲵。
6月3日下午3时许,麻阳县一摄影爱好者,在该县文昌阁乡一乡干部的陪同下,来到该县西晃山下的文昌阁乡西皮溪村进行摄影采风。当他们爬上海拔1405米的西晃山金顶后,沿西晃山金顶而下,在下到离金顶约500米远、海拔约900米高的西皮溪村野人塘自然村、一个名叫红岩洞的地方时,在清澈的溪涧中,突然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像娃娃鱼样、上半身黑乎乎的小动物。当这名摄影爱好者把它放进手中时,这个小家伙比他的手指略长,大约有6cm左右,随后把它装进了矿泉水瓶中。在顺溪而下的途中,两人又在清澈的石下发现了3条,其中的一条比第一条颜色要略微淡一些、也略长一些,而另外两条颜色为棕红色、长约12cm左右。
当两人来到西晃山山下罗家冲村村支书滕树海的家中时,滕树海介绍,当地村民时常发现这一动物,不过他们认为这种小动物就是娃娃鱼,还有人不时把它捉来吃。
相关资料
“中国小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它身长10cm至15cm,长有4足,头大扁平,尾末端呈刀片状,淡黄色,缀有黑色星点。属两栖动纲,看上去似蜥非蜥,似鱼非鱼,形象接近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一种两栖爬行动物。它可以用肺呼吸,像青蛙一样,需要借助湿润的皮肤来进行气体交换,作为辅助呼吸,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水域的附近,以昆虫、蠕虫、蚯蚓等小动物为食。
1889年,一外国人最早在湖北省宜昌市发现了这种小动物,定名为“中国小鲵”。由于濒危灭绝,1986年与国宝大熊猫一起被国家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它属一种两栖动物。这种有3亿年历史、与恐龙同一个年代的古老物种,历尽沧桑却还能繁衍生息至今,本身就足以令人震撼,堪称珍贵的生物活化石,被生物学家誉为研究古生物进化史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