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李一、马悦凌等打着“专家”旗号的江湖“神医”着实搅乱了素严的中医市场。甚至引起“中医无用论”、“抵制中医”等言论,令这一中华瑰宝岌岌可危,而他们胡作非为假借的正是中医市场鱼龙混杂、小作坊个体无序生长的现状。
中医是一项延年益寿的医事活动,是源自古代的精华医学。其传承和发展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而这需要商业化的模式加上资本的推动才能使然。但现实的状况却是在中医领域难觅商业化运作的实体,尽管PE、VC大举掘金医疗行业,而中医却成为其中的一个盲区,鲜有人问津。
中医 鱼龙混杂
或许没有哪一行业比中医更鱼龙混杂、杂乱无章了。走在大街上,“中医”的标语很是醒目,连按摩店、足浴城、美容院等休闲场所也“窃取”了这一貌似不搭界的口号。
而以张悟本、李一、马悦凌等为代表的民间“神医”神乎其神,从“绿豆”到“泥鳅治病”,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伪”利用人们重视保健的生活观念,抓住患者“病急乱投医”的急切心理,屡屡使骗局得逞,险将传承千年的中医拉下神坛。
而剥光“神医”的层层骗术之后发现,第一,他们不是医生,没有临床经验;第二,他们所在的机构不是医疗机构,他们所售的东西是保健品,不是原生态。
然而,目前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丝毫未有改观。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倡导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核心就是国学文化,而国学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医文化,但怎么样把中医文化进行产业化?前段时间,北京市政府也推出了一些文件,提供一些健康讲座的专家,力推一些论坛活动,从政府认可的角度来做。但因为没有商业利益在里面,影响有限,所以政府仅仅从政策上来规划还是挺难的。
发展内力不足
目前,中医领域的医疗服务在全国没有连锁机构的出现,更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尚处于小作坊模式的发展阶段。
中医连锁经营体系的核心是医生,但为什么中医的名医遍地都是,却没有中医的商业机构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受制于以人为本、复制难的行业特点。
第一,从医生的角度,中医文化的基础、核心是辨证论治,强调的是医生个性化的把脉,就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医术。而中医医术需靠多年悟性,加上持续钻研才能成就,可能到六、七十岁才会成为当地的名医,然而到了这样的岁数,又有多少人还有发展事业的动力?并且,下一个名医仍然不能直接复制,仍然需要历经漫漫的过程。因此,这样一个以中医医生个体为基础的体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间间小作坊,无规模、无品牌。
第二,俗话说,中医认人,西医认门。西医需要强大的医院后台支撑,如设备、检验、手术体系,以及整体的服务体系,而中医则并非如此,开门即能行医,因此,中医医馆相对于医生个体话语权较弱,二者之间也难以形成对前者有利的利益分配机制。
因此,尽管中医市场需求旺盛,但医生没有动力,而作为商业机构的医馆又在为医生打工,同样没有动力。
资本与行业对接错位
当前,投资机构大量掘金医疗健康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医药、医疗设备、生物技术、医疗服务等持续受到资本关照。体量较大的私募基金更是单独成立专业基金助力,而唯独中医投资遇冷。
国内某创投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中医的科学性很难界定,它不像西医、西药等可以量化,中医比较难量化,而且未来做成品牌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目前仍在观望。”
另有医疗行业的资深研究专家对记者表示:“中医很难被资本看懂,复制性、服务多元化较差。有的医馆客户群体比较高端,恰与PE的投资策略相左,因为PE更喜欢投资一些以中低层消费者为主的公司,这类企业较易扩张。另外,在资本市场的医药板块,涉及中医元素的非常少,如果与中药相关的公司可能还好点。”
上述情形与固生堂总裁涂志亮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认为市场目前对医疗的投入太浮躁:“一方面,作为医疗机构来讲,如果要做到在行业内稍有名气,基本上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并且持续投入,才可能在某个领域产生盈利,以及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这个时候基金才会去关注;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自己撑了5年,做得不错了,那么很可能已经不再需要过多资本介入了。医疗这个领域,只要把前期熬过去,后期一定是稳健增长的。一般外资基金可以理解,他们希望再找到一个Google,在企业发展早期介入进去,可能十个赌一个就对了。但人民币基金一般是5+2结构,LP希望赚快钱,所以国内的投资机构重点关注后期项目,在中国的医疗领域,为什么有的人找不到优秀的企业,这是必然。”因为,资本与行业的对接发生了错位。
行业基础尚存
尽管在中医系统性的传承和发展中既缺乏内力,又难获外部资本推动,甚至因唯利是图者的利用而遭致非议,但其亘古不变的精髓以及深厚的积淀又岂会轻易动摇。
前段时间,“中医无用论”、“抵制中医”的言论甚嚣尘上,一时在业内沸沸扬扬。在对中医有深厚感情的涂志亮看来,这种言论纯属无稽之谈:“一个民族5000年走到今天,肯定需要一套医疗体系来保驾护航,只是在最近两百年,我们整个世界的科学是被西方的自然科学引导罢了。譬如乳腺癌这类疾病,一种有效的药是紫杉醇,提取于红杉树,该树大部分产在中国云南,已被美国医药研究机构所认可,但其实在《本草纲目》中早就提出红杉树具有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的功能。”某种程度上,中医的博大精神及先进性,是现代自然科学所无法取代的。
另据了解,在中国医院就诊排名科室中,排位第一科室是内科,第二即是中医科。另外,中国大概有200万左右的注册医生,中医医生的数量仅次于西医内科医生,人们越来越信中医,看中医,而且中医门诊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医院平均门诊量的增长速度。
由此可见,中医的发展并不缺乏基础,所缺的是一种能够集结行业内众多散兵游勇、一定程度上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一旦形成,这个行业同样必将得到投资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