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立足推进产业升级、着力突破三产、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进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谋求新一轮更好更快发展。据统计,今年1-5月,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9.4亿元,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增长12.3%;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97亿元,增长29.4%。
推进产业升级。围绕林产、机械制造、生化三大主导产业,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培育“三低一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丽达竹纤维、红木家具等项目,加快青山纸业、厦工三重等6家市级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实施“吉山官邸”黄酒生产等24个新增产值超千万元项目,促进总量壮大。启动金沙园和金古园二期开发建设、硅产业园建设,确保年内新开发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以上,三大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着力突破三产。大力支持、配合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建设,推进“无水港”、粮食物流园、棉花仓储物流等17个物流项目,促成长安铃木华南地区配件库、华都柳州重汽配件库和4个汽车4S店项目,扩大三明(洋坊)汽车城影响力,加快培育建材、农产品等专业市场。启动小吃文化城三期和淘金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努力培育“夜色金沙”旅游品牌,做好做足夜生活、夜消费、夜文化文章,着力打造海西中部的物流集散地和休闲宜居地。
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启动东门古城区改造和城区道路沥青铺设工程,加快三明北站区域开发和向莆铁路、三明沙县机场建设,初步拉开中等规模城市建设框架。积极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扶持青州、夏茂中心镇和一批中心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聚;继续打响土地流转工作品牌,建成全省首个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率先成立全省首家“沃土”农业项目担保公司,加快柱源、姜后等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培育现代农业典型40个,扶持做大2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工作继续保持省、市前列;成功举办“沙县小吃台湾行”系列活动,沙县小吃代表福建省惟一入驻上海世博会“中华美食街”窗口,进一步提升了沙县小吃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