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深秋,早晚温差显著加大,这令许多身体亚健康的市民吃不消。笔者近日走访南宁市的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等大医院,发现患感冒、咳嗽等“秋季病”的患者显著增加。
医院专家表示,要防止身体过于“敏感”而患病,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从饮食、保养和运动等多方面着手,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饮食方面,要防进补不当引起的体质酸性化,适当喝醋或日常饮用果醋饮料如天地壹号陈醋和苹果醋来增加体内碱性物质含量,维护体内酸碱平衡;保养方面,要注意秋季的气候特点,避免一些广为流传的“误区”,防止在保健的道路上误入歧途。
误区一:
“每天8杯水,美容又养颜”
秋季气候干燥,市民赵女士说,为了给身体补充水分,即使不渴,她也会强迫自己多喝水。“因为我从网上看到,每天喝8杯水才健康,所以每天一有机会我就会喝上几杯”。
赵女士这种补水保健方法对吗?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消化科专家告诉记者,每个人所需的水都不一样,喝多了不但无益健康,而且肾脏排水量会增加,给肾脏带来负担,易使肾脏功能衰竭。
误区二: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俗话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市民曹先生每天吃过晚饭,就会立即和爱人一起外出散步。“每天如此,坚持十几年了。”曹先生表示。
但上述消化科专家指出,饭后散步并不正确。因为饭后食物集中在胃里,肠胃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来消化食物。此时,如适当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适量地进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如果饭后立即散步,血液会运送到身体其他部位,肠胃的血液供应相应减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消化。饭后想散步,至少要在半个小时以后”。
误区三:
“闻鸡起舞身体好”
许多老年人喜欢晨练,尤其是在树林里。受访的呼吸内科专家介绍说,早晨空气里的氧含量相对较少,树林里尤其少。另外,清晨血液黏稠度高,血压容易升高,中风、心梗的发病率比较高。所以,老年人最好不要“闻鸡起舞”,应避开这个时段锻炼。